[14]参见宁杰、张骐:《中国法学应当重视本土问题和经验研究》,《河北法学》2007年第10期。
其往往会多看几个不同类型的医院,求诊多名医师,多方检查,在对各方诊断意见加以比较分析后再作决定。中国制定了《执业医师法》、《医疗机构管理条例》、《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》、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》、《母婴保健法》、《病历书写规范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,将患者知情同意权的内容加以具体化。
法律父权主义模式下,人们也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,试图有所作为。1981年,世界医学会公布了《里斯本患者权利宣言》。欧美将患者的知情同意权相对化是值得我们重视的:照搬典型的知情同意制度、强调权利的绝对化,只会造成医患关系的紧张,从而最终损害患者的利益。{28}韩建军:《安乐死在英国的法律焦点》,载《政治与法律》2003年第4期。而若要将其纳入日常医患关系,还将面临是否可行、如何具体化等一系列尚需严加论证的具体问题。
其实,类似的事件在提醒人们注意这样的问题:这一制度背后应该体现这样的精神,即选择权应赋予有选择能力的人在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交融的背景下,我国法院目前在处理商业银行收费诉讼这一问题上,已经切身体会到了政策与法律、实质法治与形式法治之间的矛盾。中国人的仇视与英国等西方人士在观念上处处以高等民族、文明民族自居,而在现实中奸淫掳掠无恶不作有密切关系。
毫无疑问,今日世界,反对宗教压迫,争取信仰自由和人权的问是真实的,也是重要的。而到了中国,却有被一些人神化成真理之势。如果你说,你在国外的时候情况与上述所言不同,那么,恭喜你,你可能已经移民,离开这个贫穷落后的祖国了。比如白人和黑人(有色人种)、基督教和异教徒、男人和女人。
【作者简介】 支振锋,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,《环球法律评论》杂志副主编。{43}164由刚开始不过是代表落后蛮夷地区近于妖魔鬼怪甚至禽兽的东西,变得令中国人闻而生畏,而且由畏生敬,最后甚至崇拜他们起来。
然而,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西方?难道仅仅是为了印证西方的正确性、先进性与神圣性?仅仅为了变得和他们一样? 恐怕很少有人愿意对这样的问题以是来回答。[7]比如,笔者就认识一位英国劳动法教授,据说在一部饱受争议的中国劳动法方面的法律起草时,他就是首席专家之一。然而,一方面,如果这些理论不愿意接受人们对它们的透析与质疑,那它们就只能是要么成为无果之花,要么走向自己的反面。{35}712太平天国所导致的人寰惨剧,更加重了人们对国外宗教的疑虑:窃外夷之绪, 崇天主之教……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,诗书典则,一旦扫地荡尽,此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。
{45}于是,富强之道,就在西方,不管愿意不愿意,必须礼失求诸野了。{42}而不几年之后,自义和团动乱以来, 包括政府官员、知识界、绅士以及商人在内的人士,几乎普遍地确认, 向西方学习是十分必要的,反对西式教育的人几乎不见了。{53}中国沦为检验西方理论的试验场。一方面是由于信息不通畅情况下的无知,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他对中国之外——所谓化外蛮夷之地——的鄙视。
其他诸如歧视农民工、歧视河南人等,这里的歧视与西方意义上的歧视完全不可同日而语。民主是世上所知最公正的,也是最尊重个人自由的政治体系。
但他接着却说西洋一隅为天地之精英所聚,{58}393认为中国君道和师道衰败,甚至愿意承认当时西方对中国的攻伐是以其有道攻中国之无道,{58}548就令人震惊了。鸦片战争前,时人普遍认为英国人腿足纠缠,难伸屈,一扑不得起,故往往挫衄,而且还真有人信,比如那位大名鼎鼎的林则徐。
中间还夹杂着令人绝望的大萧条。这样,中西在空间上的平行分布关系,又被转化成了时间上的先后关系。未能事人焉能事鬼,何必去父母之邦。天不佑暴,师徒舆尸,国财虚糜,而民心益怨,至于本年正月二十三日之事,识者以为尼古拉君民之谊,绝于此矣。也许,事实就是这么讽刺,越是成为神话的东西,人们越是对其一知半解,也越是对人无益。正如美国华裔学者蔡爱眉教授所言,在许多人的眼里,市场和民主成为包治欠发达国家百病的万能药方。
文人雅士们依然在埋首科举,要么就是寻师访道,或者在诗社里吟哦唱和。没邻居,既没有大杂院东邻西舍的温情关照,也没有老熟人楼上楼下的飞短流长,落得清静。
{5}近日更有政治学名家俞可平先生著文,回顾西化与中化的百年争论,{6}引起学界关注。不用工作,没有老板的咆哮呵斥,没有同事的勾心斗角,无需为五斗米折腰。
也很少有人想过去西方实地考察,中国人安土重迁,除非日子过不下去了,谁也不愿意远走他乡,更不要说专门去西方考察了,没人认为有这个必要。而且还是真人表演,连群众演员都是不是盖的。
{21}290,296就连徐继畲撰《瀛寰志略》伊始,当时见者哗然,谓其张大外夷,横披訾议,因此落职。给出这个答案的是当时中国最杰出的知识分子。但没有见过却不妨碍他们胡思乱想、牵强比附。《易·既济》:高宗伐鬼方。
尤其是对于人文社会科学而言,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才会成立的特定理论,而很难会产生放之四海而皆准、适用古今而不移的普世真理。对于绝大多数中国学生、学者而言,更多的就像一个匆匆旅客,一片浮云,一滴油,根本不可能做到与当地生活的水乳交融。
而今天的考察团当然成果更加丰富,什么美国郊区工厂店的寇驰、爱马仕包包物美价廉不足国内商场价格的若干分之一啦,什么原来美国人说的也是英语,新加坡也有华人啦,什么在国外也可以吃到中餐啦,诸如此类,不一而足,蔚为大观。真理要求的是指导和适用,而理论则允许参照和批判。
毫无疑问,在人类数千年的文明史上,对于规则、秩序与法律,杰出的思想家们进行了不懈的思考和无止境的追问。{1}89 可怜破碎旧山河,对此茫茫百感多。
考察近代以来西话在中国知识界——尤其是政法学界的兴衰沉浮与话语嬗变,我们可以隐约发现一个从鬼话到童话再到神话的轨迹[1],细究起来,不仅不无裨益,而且还颇有意趣。规模略具,中国法学,于焉萌芽。其慕义而贡献,则接之以礼让,羁縻不绝,使曲在彼,盖圣王制御蛮夷之常道也。百多年来,学术界的争议也是不绝如缕,迄今未消。
‘{25}519,521而在当时文坛有一定影响的文官董文涣拟对联,直斥之为事鬼:譬而同之焉能事鬼,丧斯文也何以服人。我国宪法已经明确规定了宗教信仰自由,实践中这种自由也得到了较好的保障,但这种实践却往往遭到一些人以西方理论为依据的质疑。
{19}277王韬在咸丰九年(1859)年与蒋剑人议论时,还认为西国政体之大谬者,曰男女并嗣也,君民同治也,政教一体也。由于没有主体性,无论是我们上文所言之异域法律资源的中国表达,还是外国法学的汉语文本,都是以单向度的知识传输作为目的的,而且讲述这些法学的学者时常假定了听者的对面存在。
到了十九世纪末,情况大变。但不管怎么样,人们还是认识到单纯依靠文本的隔靴搔痒的不足,于是,或经东洋中转,或者径赴西洋,官商考察与学生留学开始蔚然成风。
本文由势不可当网车祸受重伤司机拒上医院 原来是贴牌车还藏马刀势不可当网的认可,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,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站长或者朋友圈,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“华北空管局完成区管中心SSF机房精密空调移机第二阶段工作”